子鼠,丑牛,寅虎,卯兔,辰龙,巳蛇,午马,未羊,申猴,酉鸡,戌狗,亥猪。十二生肖一轮回,转眼间,戊戌年(狗年)快到了。
汉字文化博大精深,一种动物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名字。现在还是鸡年,拿鸡来说,“雉”、“凤”有时候也用来指代鸡。比如,凤爪。
养过狗的人可能知道,悬蹄会随着狗长大慢慢长出来。所以,犬,指的也就是年龄大的狗啦。
上面说了犬是年龄大的狗,这里的獒,指的就是体型大的狗了。《尔雅·释兽》中说“犬高四尺曰獒”,一米二的大狗……可怕………
有一段时间藏獒十分火爆,一只藏獒动辄千万,甚至形成了所谓的“藏獒经济”,引不少人开始饲养藏獒。当时藏獒被吹嘘不同于一般狗的地方就在于异常“忠勇”。小编无意评论这种现象,但从汉字的角度来讲,当时的这种吹嘘好像也有那么点根据。
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中将“如”理解为“知”,也就是,獒是能听从人的意愿、可以驱使的狗。
现代的宠物狗基本都能“听懂”主人的话,但这是经过长时间驯化的结果。獒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能听懂主人的话了。
《左传·晋灵公不君(宣公二年)》中就记载了晋灵公被刺杀时,呼叫自己养的獒跟刺客搏斗的故事。
按照唐代儒家学者孔颖达的解释,人把剩余的食物给了犬,犬得到食物变肥,可以献祭,所以犬被称为羹献。
甲骨文的“献”字就完美再现了这个场景。左边是做饭的炊具,右边躺着一条狗,只等着祖先享用了。
现在人养宠物时,为了防止不必要的麻烦,有的会给自家狗进行绝育。这样的狗,就是“猗(yī)”了。
意思就是被的狗。但这个词意本身不常用,所以现在我们见到更多的是“猗”用作形容词,表示盛大、美好。比如《诗经·淇奥》:瞻彼淇奥,绿竹猗猗,形容的是连成一片的竹海。
尨(máng)也是一个很形象的字,不过别误会,这个字表示的不是长毛的龙,而是长毛的狗。
作为一个会意字,甲骨文在犬的基础上加了表示毛的彡(shān),就表示多毛的犬啦。
但随着语言的变化,人们渐渐地不再使用它们,或者词语本身失去了“狗”的含义。
陶渊明的一首《归园田居》,勾勒出一幅美妙的乡间山居图,让人感到无比悠闲畅快。狗作为一个在乡野中并不罕见的物种,在很多年前便已被人们驯化饲养,被称为“人类最忠实的朋友”。古往今来,自然也在诸多文学作品里留下了踪迹。而诗词作为在中国民间发源的草根文学,其不仅“言志”“抒情”,raybet最佳电子竞技平台更是历朝历代现实生活的写照,自然与狗也是息息相关。